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黄色,其肉也呈黄色,斧型的贝壳,暗黄色的斑纹。
“黄蚬子的生长期为两到三年,一般来讲,每8-10年将迎来一个产量高峰期。”对于黄蚬子丰收的原因,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说,除了黄蚬子自身的生长特点之外,滩涂环境因素和渔政管理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多部门通过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进行有效的监管,滩涂的环境越来越好,有利于它的生长。
据悉,我国有35个农产品首批进入欧盟国家的对等保护产品名录。其中,丹东黄蚬子成为我省入选名录的惟一水产品,即将进入欧盟市场,正式开启国际黄金之旅,这也将为我市地理标志的水产品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今东港大黄蚬保护区域面积达7.066万公顷,年产量7万吨左右。”东港黄海水产品行业协会说,协会早在2011年便取得东港大黄蚬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东港海域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等条件为东港大黄蚬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和多种矿物质等,造就了东港大黄蚬壳薄肉厚,肉质细腻,肉体肥大的特点。